•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院内新闻 >> 正文
网站首页

播种希望

发布时间:2015-04-07 来源: 点击数: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最富活力的季节,秋的收获源于春的耕耘播种。初春伊始,我院马铃薯研究所,承载着学院的重托,全体科研人员踩着松软的泥土,感受着孕育生命的温床,迎来了属于马铃薯科研人员的春天。

极其微小的马铃薯实生种子(0.0005g/粒)经历了一个冬季的低温积累,沐浴着春风,迎来了适合它萌发的季节,只要季节如期而至,沉睡的种子即可在这里孕育,并赋予生命一种变幻的姿态。马铃薯实生种子历练生命的历程如下:经过50℃水温浸泡24小时,之后在20℃的温箱中孵育5天左右,等待(约)30%的实生种子崭露白白头角时(见图1),将其播种于土壤、蛭石及羊粪配制的有机质床上,提供给适宜的温湿度(22℃,80%的湿度),以催生其出芽和生长。在这里,寄托着全体科研人员的希望,实生种子将破土而出,迎接阳光的沐浴,接受马铃薯研究专家们的“公开选拔”。

2014年,学院马铃薯科研课题组在察右前旗试验基地进行了一系列大田杂交育种,其间共配制50个杂交组合,进行了500株杂交,收获400粒杂交果,获得了20000粒实生种子(见图2)。由于实生种子每千粒只有0.5g重,所以,实生种子的播种需要进行种子前处理、培养床基质育苗、移栽温室、田间生长等过程。我院马铃薯研究所全体科研工作人员,克服条件所限,在缺乏智能温室的情况下,利用学院实验室现有条件,采集学院南大门前富含有机质的土壤,通过土壤、蛭石、羊粪配制基质,利用穴盘,播种下预处理后的实生种子(见图3)。等到实生种子出苗后,需要移栽到温室,再进行生长期种植。2015年,需要将这些实生种子播种回田间进行“实地考核”,筛选出有生长优势的植株进行单独收获,以进入下一轮的株系比较试验。

通过从马铃薯杂交育种到实生种子育苗播种的实验实践,无不凝聚着科研人员跨年的心血和汗水。通过一系列实验的开展,既培养锻炼了青年教师在马铃薯育种方面的实践技能,同时又培养了我院马铃薯生产加工专业、种子生产经营专业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见图4)。

 图1:实生种子及其预处理

 

     2014年科研人员进行马铃薯田间杂交及收获的杂交果

   穴盆置床、播种及室内管理

专家教授指导实践

上一条:荷兰研究生在我院学习实践活动纪实之一

下一条:我院党政办公室全面贯彻落实目标责任制